图片
下巽上坤
【升。元亨。用见大人,勿恤。南征吉。】
升,卦名。
元,大也。
亨即享字,祭也。
《释文》:“用见,本或作利见。”汉帛书《周易》亦作利见。本文从之。
恤,忧也。
筮遇此卦,可举行大享之祭;利于见大人,不必忧虑,将有益处;南征吉。
图片
《马王堆帛书〈周易〉释文校注》第34页(上海古籍出版社)
图片
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《周易》五五上
图片
《马王堆帛书〈周易〉释文校注》第84页(上海古籍出版社)
初六:允升,大吉。允,进也。
进而上升,自是大吉。
于省吾先生说:“允者,信然之辞。甲骨卜辞与事实相符每言允。”
陈鼓应先生说:“经文'允’字两见,皆为'信’义。'允升’之'允’是心存诚信之义。”
九二:孚乃利用禴,无咎。孚,忠信也。
禴,祭名,仅用饭菜等,不用大牲,祭之俭约者也。
人以忠信对鬼神,乃利于举行禴祭,可无咎。
郭沫若先生说:“孚恐即俘字。古金文俘字均作孚。”然则“孚乃利用禴”,谓有俘虏以为人牲,则利于禴祭。
九三:升虚邑。虚,大丘也。
虚邑,邑在大丘之上者也。
升于虚邑,当是吉利之象。
六四:王用亨于岐山,吉,无咎。王,周王。
亨即享字,祭也。
岐山,西周境内之山名,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。
筮遇此爻,王以享祭岐山之神,吉而无咎。
六五:贞吉,升阶。贞,占问。
占得此爻,则吉,其人之地位或事业如升阶之步步上进。
上六:冥升,利于不息之贞。冥,夜也。
息,休止也。
贞,占问。
人在夜间,仍进行学习,进行工作,力求上升,自是有利。其利在于前进而不休止。故占得此爻,利于前进不息。
图片
《传》解
图片
《升》卦蕴涵着地中生木的情境。《彖传》以“柔以时升”来说明“升”因时来,不能强求。从卦象上看,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,也是一个积小成大的过程,所以卦中六爻皆有向上演进的情境。
初六能顺着阳气上升,所以“大吉”;九二以阳居中,“孚”而“有喜”;九三上升得很顺利;六四若以诚心等待上升,就可以“吉”而“无咎”;六五能阶阶上升,守正则“吉”;上六于“冥”中上升,也无大碍。总体而言,“升”因符合天道自然,所以基本没有不好的爻象,其中以初六最吉,因为初六处在顺利上升之位。
卦辞
升。元亨。用见大人,勿恤。南征吉。
升卦,巽下坤上。巽为木,坤为地,木生地中,必有生长上升之势,故曰“升”。巽为入,坤为顺,入而顺,故曰“元亨”。因五失位在坤,三、上皆阴柔晦暗,故出现大德之人则“勿恤”。南方为火,坤道阴暗,上卦过于阴柔,故宜征南方光明之地。
《升》卦象征着上升:大为亨通,宜出现大人,无须担忧,向光明的南方行进就能获得吉祥。
彖
《彖》曰:柔以时升,巽而顺,刚中而应,是以大亨,“用见大人勿恤”,有庆也。“南征吉”,志行也。
图片
①柔以时升:下卦为巽,巽为木,巽为阴卦,故曰“柔”。草木的生长是以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,故“柔以时升”。
②巽而顺:下巽而上坤,坤道柔顺,故曰“巽而顺”。
③刚中而应:刚中,指九二,虽失位,然有六五相应,故曰“刚中而应”。
④志行:九二不当位,动变而上行,则上应五,五在坤,为西南之卦,坤为顺,征而入顺,故其“志行”。
《彖传》说:柔顺的草木按照时节生长、上升,这是因为《升》卦的卦象是以谦和的巽卦在下而柔顺的坤卦在上组成的,而且,上升时会刚中而有应,所以大为亨通,“此时会出现大人无须担忧”,因为出现“大人”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。“向光明的南方行进就能获得吉祥”,这是因为只有如此,巽木上升、生长的目的才能成功。
大象
《象》曰:地中生木,升。君子以顺德,积小以高大。
①地中生木,升:坤为地,巽为木,地中生木,从小至大,每日每时都在生长,时时有上升之象。
②君子以顺德,积小以高大:巽为入,坤为顺,入于顺。据卦象而言,升有“顺”德而后升。木生由小到大,人做事也要从小事做起,然后才能成就大业,故曰“积小以高大”。
《象传》说:地中生长出草木,这种情境象征着“上升”。君子以“顺”为美德,积累小善以成就崇高伟大的事业。
“入”为《升》卦的基本前提,“顺”是《升》卦的有利条件。入而能顺,顺则能“升”,“入”与“顺”二者共同形成《升》卦的本质特征。就卦象而言,“入”与“顺”象征着欣欣向荣的自然情态,而卦辞却将自然情态中的动人情景融入人的行为特征中,因而有了“利见大人”和“南征吉”的兆辞。从天道与人事的对应关系看,其中蕴涵着圣人心系民生的深情,同时,入而顺的自然情态还启示人们培养恭顺谦逊的美德。
小象
图片
初六为巽主,然居下柔弱,上无所应,不能单独上升,须与二、三之阳同为一体才能上升,同志上升,故曰“大吉”,因为初六上升要符合二、三的心志。巽为木,而初六在下,于象犹如树木之根,二、三为阳,如树木之出于地上之树干、枝叶。根之生长是通过树干和枝叶来体现的,故《象》曰“上合志”,无根则不能“升”,无干则不见其“升”。
九二失位,本有“咎”,然处在上升之时,上升于五则变正,故“无咎”。升于五,至上卦有坎象,“坎为豕”,较之大牲牛,其祭则微薄,然九二以阳居中,有刚中而“孚”,故“利用禴”。九二只要心存诚信,即使是祭品微薄也能达到祭祀的目的,会给他带来喜庆。祭祀是国之大事,九二因上应于五,故“利用禴”。虽“禴”祭微薄,然其刚中心“孚”,有诚信之德,故虽薄也“无咎”。从更深的角度来看,九二的诚信之德也会给他带来喜庆,因为“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。黍稷非馨,明德惟馨”。神享于有德之“馨”,非享于三牲之“馨”。
图片
升卦阳实阴虚,上为坤,坤有城邑之象,九三以阳刚亢进阴虚,如入空城,故曰“升虚邑”。九三以阳实刚正之德,上入虚空柔顺之处,阳能入阴,阴喜阳入,入而顺,顺而无所得,故“无所疑”。九三当位有应,上应则“入而顺”。又居巽上互兑之中,有“入而悦”之象,故爻辞只说“升虚邑”,不说“疑”,《象传》附“无所疑”。
六四当位居正,位有侯象,祭祀于岐山以明事王之心志,故曰“王用亨于岐山”。顺而事上,故“吉”。虽无应于下,然能率众阴以升,故“无咎”。六四居坤之初,处顺之始,能顺事君王。
六五本为阳刚中正之位,有应于九二,待其上升则互为中正,故“贞吉”。《说卦》曰“巽为高”,坤为土,古之阶梯土筑而成,故坤有土阶之象。九三至六五互有震象,震为足,震为动,动而行,故曰“升阶”。六五尊居君王之位,又有九二来应,其所“升”有大得之象,故曰“大得志”。
上六处坤之极,《升》之终为坤,坤阴为“冥”。有九三上应,故曰“冥升”。九三如一阳光明来入黑夜,故曰“利于不息之贞”。上六处于《升》极,仍然升而不息,利于不息,如此之升则可消除“不富”之虚。
前人注上六大都以为“消不富”之“消”为“消灭”,其理由大略有二:一是上六处在《升》极,不能长久于升,故而“消”而“不富”;二是因为阴消则“不富”,《王注》、《正义》、《集解》、《本义》、《尚氏学》皆如此释。然而,这些见解皆非卦象本义,原因有四:其一,上六爻辞既曰“冥升”,则意在“升”而不在“消”;其二,上六当位居正,处于坤极之虚,已无所谓“消”;其三,上六为阴虚之极,虚极则“不富”,然得九三之阳来入,入而实之,则可谓“消除不富”,非“消而不富”;其四,爻辞曰“利于不息”,《象传》曰“冥升在上”,皆为吉辞,并没有消极之意。
最后就卜得《升》卦而言,对于升进,有四大条件:其一是“以时”,即要审时度势;其二是“巽而顺”,即外能谦顺;其三是“刚中”,要内有刚健之德;其四是“而应”,即有尊者提携。
图片
参考书籍:高亨《周易古经今注》(清华大学出版社)、《周易大传今注》(齐鲁书社),杨天才《周易》(中华书局)译注,陈鼓应、赵建伟《周易今注今译》(中华书局),李零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〈周易〉的自然哲学》(三联书店),于豪亮《马王堆帛书〈周易〉释文校注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